永續發展 SDGs
2025.06.10
2025夏季標誌全球能源重心轉移 太陽能發電量首度超越核能

2025年夏季,太陽能發電量在高峰時段正式超越核能,這不僅是數字交叉,更是十年間綠能政策與技術投資累積成果的具體體現。從過去的替代選項,太陽能已穩健邁向主流能源地位。
根據能源研究機構 Ember 分析數據,自2020年起,太陽能每年平均成長率達 25%;而2025年第一季成長更上升至 34%。與此同時,核能發電自2019年以來產量趨於停滯,2024年平均月產量僅 223 TWh,遠低於太陽能的快速攀升趨勢。
十年間太陽能崛起的雙引擎
太陽能之所以能在短短十年間從邊緣能源一躍崛起的核心在於其建置成本的大幅下降與裝置容量的爆炸性成長。2024年全球太陽能裝置容量已達 1,866 GW,是2014年的十倍以上,超越了風力與水力,成為繼煤與天然氣後第三大能源來源。
太陽能光電躍升的因素包含:
- 發電系統的單位建置成本持續下降,平均安裝成本自2010年的每千瓦 5,310美元下降至2023年的 758美元,跌幅近86%。
- 太陽能模組具備安裝靈活、速度快,特別適合偏遠地區與屋頂市場。
- 在開發中國家的滲透率迅速提高,加速推動能源轉型。
現實挑戰:電網與調度的轉型壓力
儘管太陽能在夏季白天產能高峰令人振奮,但太陽能的「間歇性」特質也伴隨而來。這樣的特性迫使傳統電網與調度系統進行結構性調整。
- 公用事業單位:開始導入「solar-plus-battery」架構,透過儲能系統白天儲電、在夜間釋出供電以平衡波動。
- 傳統核能:則改變運轉邏輯,白天降載、夜間支援,挑戰過去「穩定基載」的觀念。
- 技術挑戰:隨著太陽能成為白天電力供應的主力,其他能源則需負責填補夜間的用電需求,電力系統的結構正經歷劇烈轉變。未來的電價機制與備載容量的規劃邏輯,勢必也需重新設計,以因應能源調度與市場運作的全新挑戰。
全球能源轉型重組
當太陽能在高峰時段超越核能,象徵的不只是技術進步,更是整體能源體系的轉型。未來電力系統將從「中央發電-固定傳輸」邁向「分布式-即時調度」的智能化格局。
- 傳統電網需升級為「智慧型電網」,以處理分散、波動性高的電源與即時監控調度系統的支援。
- 各國政策制定者需引導市場投資儲能技術,建立適當電價結構,確保非高峰時段的供電安全與經濟效益。
- 市場設計也需調整,確保能源轉型過程中各類能源的角色重分與投資回報的合理性。
2025年夏天,不只是一次太陽能超越核能的記錄,而是全球能源重心轉移至低碳、分散化結構的關鍵時刻。太陽能光電的崛起所引發的連鎖變革,已經開始改寫能源市場並為未來打下新基礎。